当前位置:新旅行 > 

春游苏北水乡——溱潼古镇

发布时间:2023-05-17 14:18:31|作者:梁凤英

溱湖大会船.jpg

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溱湖会船节



溱潼,古称秦泓。地处苏北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潼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国。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


水乡明珠—溱潼古镇


溱潼古镇属于江苏省泰州市,有着3000多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春天,我们来到溱潼古镇,第一站是院士旧居。导游介绍,院士旧居始于清代,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占地2000平方米。走进里面看,西北方向有一个小亭子,西南方向有一座小石桥。走过宽宽短短的小石桥,我们进入了右手边的一所小型私塾,只见里面摆放着几张桌椅,上面摆放着毛笔、书本等学习用具。从私塾出来往东北方向走,是原主人家的大堂,也就是客厅,大堂正北方摆着一副桌椅,挂着字画,东西方向也各有一副桌椅。


古镇古巷.jpg

古镇古巷


溱湖湿地公园.jpg

溱湖湿地公园



走出院士旧居,顺着麻石小巷,花朵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原来前面是一棵硕大无比的茶花树。清明期间,正是茶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这棵茶花树是宋代种植的,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树上的茶花大约有一两万朵。硕大无比的茶花树旁边,还开着几丛矮矮的茶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茶树东侧,有一个个小院子。绿树院里有一棵参天古树,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据当地导游介绍,这棵树表面上枝繁叶茂,其实里面是空心的。它的生命力可真顽强啊,望着这棵树,我不由得联想起了溱潼人的奋斗精神。

 

溱潼古镇并不大,但这里有着浓浓的小镇生活气息。古镇四面环水,波光粼粼。镇子里的小巷纵横交错,窄窄的巷道中间铺着石板路,石板路两侧嵌着一排灰色的砖块,砖块的缝隙生长着一层青苔,显示出水乡韵味。小镇的房子并没有徽派建筑那么高大气派,与徽派建筑相比显得有些低矮,房屋门窗也不大,窄窄的门,小小的窗,倒是几处景点大院的门显得有些阔气。古镇建筑独具特色,民居以精巧见长,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小巷九曲十八弯,狭窄处仅可通一人,家家相连,户户相通。迷宫一样的小石巷里有青砖屋,木格窗,雕花的檐,照壁,伸上房顶与伸出院外的百年树枝……还有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人们,他们房顶的炊烟袅袅,门前的黄狗时不时地打量游客,目送着拎水桶村民走过,眼巴巴地看着斜倚在树干上的村民端着的饭碗……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溱湖不逊于苏杭,这里简直就是水的天堂。6300亩的水域展示了它宽阔的胸怀和包容;5.5米的深度则体现了她的无尽头的神秘和温柔。溱湖是一个与海亲近的湖,是8000年前的一场海浸之后,留下的潟湖。里下河在此与淮河水温情地交融,缓缓向东汇入黄海,形成了独特的“三水文化”,三水汇聚催生了这颗江淮明珠。


溱湖又名喜鹊湖,因“昔多喜鹊飞集”而得名。湖区水面开阔,湖水清纯甘洌,湛蓝的湖泊、交织的河网、星罗棋布的洲滩岛屿,以及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与里下河水乡民俗文化,让这片水域一直流转到人们的心里。如果厌烦了都市生活的纷乱,不妨回归生态湿地的宁静,泛一只小舟在湖面轻荡,耳边伴着摇橹阿婆清脆的歌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水鸟自在玩乐,远离尘嚣世俗,尽情享受自然的恩泽。


溱湖鸟瞰.jpg

溱湖鸟瞰



溱湖的风景没有过度开发,完全是纯天然的。水面上有一些水草,芦苇荡里不时被惊起的一对对野鸭,让我们都差点忘记这里的“主人”麋鹿了。远远地,看到麋鹿们有的在独自散步,有的三三两两地在嬉戏。这里之所以被叫做“麋鹿故乡园”,是因为1976年8月,在这里发掘出了全世界唯一一具完整的雄性麋鹿骨骼化石。离麋鹿故乡园不远的地方就是珍禽园,里面有白天鹅、黑天鹅、丹顶鹤,鸳鸯……它们生活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一派悠闲。

 

“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这是一位诗人对古镇溱潼的赞美。当碧波浩渺的溱潼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被它的美深深地吸引。溱湖水不像大海一般浩瀚深沉,不像长江一般奔腾不息,也不像小溪一般活泼欢快。和众湖同媚,然而又与众不同,透着灵气。湖面上那一团团、一簇簇的浪花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我不禁有些恍惚,似乎看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水面上竹篙如林,千舟待发,圩堤岸边车轮滚滚,人流如织。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令我们陶醉,珍贵的麋鹿、热情的丹顶鹤、悠闲的黑天鹅……置身于风光旖旎的溱湖景区,嬉戏于具有水乡特色的“乡土乐园”、乘龙舟航行于烟波浩渺的溱湖、一个个心旷神怡的,大有天上人间、世外桃源之感。


溱潼会船甲天下


说完溱湖风景,接下来可是溱湖的重头戏了,那就是一年一度振奋人心的“溱潼会船节”。“溱潼会船节”于每年的清明之后举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绝句仿佛让所有的清明节都笼罩着一层蒙蒙的雨雾,千丝万缕的乡愁就在那一天飘飘洒洒。然而就在这千年古镇,就在这十里溱湖,清明节却走出了古诗人的伤感,灿烂成了一种民俗。会船当天,湖面上千舟云集、万篙林立,湖岸上呼声如潮、鼓乐喧天。这一天溱湖人每年都翘首期盼,在当地人看来比春节还要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独有的节日。如今的会船节已经被列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等荣誉。


水乡风情.jpg

水乡风情


莲亭.jpg

莲亭



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日期在清明节的第二天。据传,宋代岳飞部下张荣、贾虎与金兵大战溱潼村,溃敌于缩头湖,自己也陈尸湖畔不少。每逢清明节第二天,溱潼人便撑篙划桨,汇聚溱湖,追悼忠魂,竞舟礼祭,一直沿袭至今。会船最迟在清朝初期就产生了,其主题是纪念不朽的民族英雄,礼赞不屈的民族精神!


每年清明,四乡八镇的数百船只,上万船民云集溱湖。沿湖四岸,人密如织,呼声如潮,观众游客超过十万人。再看水面,旗如海,篙如林,千舟待发,鼓乐喧天。贡船、花船、拐妇船应有尽有,秧歌、社戏、舞龙灯各领风骚,热闹非凡。其恢宏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的争赛,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被海内外人士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


会船节这天,乡民们闻鸡起舞,踏晨露,破晓雾,折三两枝桃花,裹一身油菜花香,早早地从四面八方往比赛场地集结而来。赶集的人们带着虾笼子、蓑衣、斗篷、小锹、镰刀陆续赶来,进行物资交流,更增添了热闹气氛。太阳升高,会船云集赛区。各种类型的会船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篙船是会船的主要道具,平时叫丫梢子,30名水手一人一篙,篙子末尾扎块红布,水手身穿白色衬衣,青布裤子,头扎毛巾,小腿上缠着白绑布,腰围红绸子。站在船头上叫“头篙”,又叫站浪头,他是全船的组织者。“头篙”用篙子指挥大家的行动,篙手中有个敲锣的,叫“扬锣”,他随着头篙用锣声传达号令。如果说会船是一首豪迈的进行曲,那么,女性操作的划子船便是温柔的抒情小调。划船上的女水手们人手一桨,桨柄上扎着红布。船要打扮,人也要打扮。中年妇女白衣蓝裤,头裹粉红毛巾,腰扎红绸子,清新明快。姑娘们则以红为美,剪着短头发,头插红花,服装上红下蓝,红腰带,红绑腿。“扬锣”的身上还披着红披风,英姿飒爽。花船以演唱为主,不参加比赛。它由两条船固定在一起,上面搭着戏台,有乐队和演员,个个浓妆艳彩,且歌且舞。从20世纪40年代起,原来只在岸上玩耍的荡湖船、龙灯,也到花船上一展风采。


由清一色娘子军组成的60条划船编队,如彩蝶在水面上翻飞,似彩虹在浪花中穿行,形成百舸争流、浪遏飞舟的雄壮气势,又让人遥想起当年明朝大将侯必大在神潼关抗倭时,老百姓不论男女纷纷撑船助战的威武。


天下奇观-水上大庙会.jpg


鸟瞰会船.jpg

溱湖大会船



气势最为磅礴的,当属篙船方阵,200艘篙子船,在万众的呐喊声中,伴着高亢的锣声,扬篙激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来。似乎还能听到南宋时期,岳飞及义民张荣、贾虎多次在溱湖与金兵英勇作战的兵戎金戈相击之声。


夜晚,龙灯在船上飞舞,人们边舞边唱,千万观众翘首相望,侧耳倾听,场面蔚为壮观。水面上竹篙如林,千舟待发;圩堤岸边车轮滚滚,人流如织。


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锣响两声,发出竞赛的号令,接着水手们亮起嗓门齐喊:“下!下!”篙手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笔直地两上两下,像排剑一样戳向蓝天,齐上齐下,竹篙与船帮相碰发出“笃笃”撞击声。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似巨蟒入水。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船立刻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之箭,直向宽阔水域上划定的终点穿去。顿时,水面上万朵浪花哗啦啦一齐绽开,湖面湖岸人山人海,千支竹篙像千支鼓槌,在溱潼湖的鼓面上敲击出惊天动地的鼓点;千支竹篙像千支彩笔,把水乡的天地描绘成色彩绚丽的美图。


大场面,大气派,无限风光,万种风采。两强相争勇者胜,只听一阵锣响,这是获得优胜的会船发出了停篙的号令。一组接一组不断地比,反复地赛,把会船竞赛推向高潮……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