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旅行 > 

云台山印象:云台铺海 世间桃源

发布时间:2024-02-05 19:34:43|作者:谢金星


摄图网_500358642_云台山(企业商用).jpg

云台山红石峡风光


摄图网_320458273_中国云台山的瀑水和级联力量溪流运动旅行地质地质学旅游瀑布蓝色吸引力(企业商用).jpg

云台山景区


摄图网_320462267_中国云台山的瀑水和级联瀑布踪迹茶点地质运动岩石蓝色旅游旅行矿物(企业商用).jpg

云台山景区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西北部,是太行山东南端的一个拐角,犹如前哨一般屹立于群山与平原之间。这里有十一大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云台山声名远播。


云台山的面积达240平方公里,其中包含了诸多迷人的景点。无论是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还是猕猴谷,每一个景点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到云台山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左右的时间。在云台山的入口处,也可叫山门外,远观云台山,只见它气势巍峨,连绵的山峰巍然耸立在灰暗的云雾之中。真可谓云雾漫漫、山影蒙蒙,恰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中国画。


相比于太行山脉的其他地区,云台山所属的南太行与东部平缓的平原所形成的对比则更加鲜明。远而观之,它没有泰山的突兀和伟岸挺拔,也没有黄山的灵动和秀丽婀娜,倒像是个典型的北方汉子,高壮粗犷,不修边幅。


我们进入山门便乘坐专供游人乘坐的大客车,客车沿着依山势修建的公路蜿蜒而上,窗外的山,绵延起伏。


客车如穿针引线般穿过数十个隧洞,盘旋而上。车行了二十几分钟的时间,便到了潭瀑峡。首先看到的是在水上表演的陈氏太极。在水上搭建的圆台上,两个身着中式表演服的中年汉子,一招一式地表演着。陈氏太极源于河南温县的陈家沟,把植根于中原大地、享誉世界的陈氏太极放在此处表演,可谓独具匠心。寄身心于山水之间,人们似乎并不关注太极的柔、水的柔更能衬托山之阳刚这一点,因为游客大都奔着潭瀑峡中的“潭”和“瀑”而来。


大家走着,看着,拍着照,不觉已汗透衣背。


走到不老泉听导游讲,喝三口祛病养身,喝四口以上便要拉肚子了。看来什么样的好东西,都要有限度地去消受。度掌握得不好,还会伤及身体。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力不及、力过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怎样掌好度,把好分寸,值得深思。


走过唐王试剑石,问过导游,知道峡的顶头就要快到了。又接连走了一段艰难的石阶路,便看到一泓碧水。一个叫“蝴蝶石”的景点吸引了很多人,两块石头以蝶翅的形状“飞”在水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着实令人惊叹。让我感到更为惊异的是,峡的顶头是倒锥形的半圆形峭壁,高约六七十米,特有的熔岩地质造就了如此特有的壮观,可以用“虚怀若谷”形容之。在这里,也就是峡的顶头。


云台山水汽充沛,年降雨量可达800毫米,成为了华北的“雨极”之一。在云台山,由流水打造的缤纷瀑布不胜枚举。它们虽未如天瀑般气势恢宏,但也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尤其潭瀑峡,更是将瀑布与潭水的美妙演绎到了极致。



摄图网_501134272_云台山秋季风景(企业商用).jpg

云台山秋季风景


摄图网_501134273_云台山秋季风景(企业商用).jpg

云台山秋季风景



摄图网_501596945_云台山竹排景色(企业商用).jpg

云台山竹排景色


说话间,随着人流,便看到写有潭瀑峡的牌坊。之后,我们便沿着人工修建的石质小道,逆溪而上。此溪名为小龙溪。溪水时宽时窄,窄着清澈,宽着碧透;时分时合,分则舒缓,合则流急;时瀑时潭,瀑者顺势而下,似条银链;潭者静影沉碧,似块美玉。峡长二公里,瀑布与潭水更是如珍珠项链一般串联,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闻名。瀑下有潭、瀑多潭也多,不过瀑是小瀑,潭是小潭,潭中的鱼也是深灰色的小鱼。


潭瀑峡以其挺拔的身姿,宽广的胸怀,晶莹的心灵,给我留下了谦谦君子的美好印象。


返回时,本来还要看猕猴谷,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没有看成,稍留遗憾。精疲力竭地回到集合处,便坐在溪边,歇息着,回味着,思考着,看着游览的四方来客,觅着溪中静游的小鱼,思绪中忽然冒出“山之美,人知道;水之柔,鱼晓得”的句子来。


第二天早晨醒来,吃完早餐,准备游览红石峡。


当我们一行乘车到红石峡的时候,时间是八点半左右。进了入口处,便到了通往红石峡的长桥上,倚着栏杆俯瞰红石峡,只见近百米深的峡谷里,碧水湾湾。居高临下,红石峡像微缩的山水盆景,尽收眼底。


随着蜿蜒的人流,走下红石峡。峡的一边是人工在崖石上凿修的小道。崖石由于富含铁质,经氧化而呈铁锈红色,红石峡也由此得名。


当走过一个人工凿出的几十米长的洞子,红石峡便为游客展示了最为精彩的华章:


——小道和小桥。试想在幽深的谷底里,在坚硬的红岩上修凿出通过整个峡谷的小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更何况小道的修凿要依着谷底的情况来修。依崖傍水,曲曲折折,高高低低,有时离水面几米、十几来米,有时伴着碧水而行。道面平展,台阶舒缓,道边的栏杆是用水泥做成的,为了和峡中景观一致,圆柱形的栏杆用漆刷成了像岩石一样的红色,既坚固又美观。连接谷底的小道还有两座小桥。先是一座人工修建的小桥,把游客由峡的西边,送到了峡的东边。更有趣的是另一座,把游客由东边又送到了峡的西边。这座桥是自然和人工的巧作。桥宽两米左右,长约十几米,桥的东边,有两个自然冲刷的桥洞,碧水由桥洞顺势泻下,哗哗作响。桥的西边,有几条在桥面上人工凿出的排水槽,水流顺槽汩汩而下。桥面又湿又滑,游客走过的时候,迈着小步,屏着呼吸,小心翼翼。过桥后,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游客被这曲径通幽、小桥流水、颇似江南水乡的秀色所感染,又是拍照,又是戏水,你呼我唤,煞是热闹非凡。


——红岩和绿树。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能在几亿年的造山运动中孕育出如此巧夺天工、偶然天成的奇峰异谷。峡中红崖夹谷,内幽外旷,宽处十几、二十几米,窄处只有几米,刀砍斧劈,鬼斧神工,崖上簇拥的绿树,点缀其间,更衬托出红色的峭壁挺拔俊逸。仰视独具风情的红石峡,红岩绿树相映趣,幽峡深谷凌云白。再看溪边的红石,大部分被水冲刷得无棱无角,圆头圆脑,像社会上的“老油条”,还有落入水中不久的大小石块,棱角分明,更像入世不久的“毛头小子”。相同的一点是,由于溪水的侵浸,它们都显得特别的红润,像娃娃的脸。


——飞瀑和静潭。红石峡中不时地从高崖绿苔中落下的小的帘暴雨,轻轻地飞入脚下的碧绿的潭中,便不见了踪影,更显得帘暴雨的轻灵和碧潭的静谧。快到峡的顶头时,有一处较大的瀑布,有三十多米高,飞流银链,落入潭中,轰然作响。飞落时那样的壮观,那样的有声势,但一落入潭中,便翻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和碧水融为一体,悄然流向远方。


——碧流和暗河。从远处观望红石峡弯弯曲曲的谷底,丹石绿水皆妙趣,静影沉碧嵌谷里;从近处看,碧潭流翠相辉映,晶莹剔透鱼翔底。更为神奇的是,红石峡中的一汪碧水在峡中流淌一公里开外,悄然进入了地下暗河,在地下流淌几十公里后,又在修武县境内的另一处地方重见天日。我曾想,从暗河中再次流出的水流,还会像在红石峡中那样婀娜动人、多姿多彩吗?


摄图网_501774044_5A景区航拍河南云台山景区红峡谷景观区(企业商用).jpg

河南云台山景区红峡谷


摄图网_500882149_云台山红石峡风光(企业商用).jpg

云台山红石峡风光


摄图网_500913622_云台山红石峡的峡谷与瀑布(企业商用).jpg

云台山红石峡风光


在云台山,降水可轻易穿透孔隙密集的石灰岩,并在岩石内部流动。加之茂密的森林涵养水源,地下水极其丰富。当水向下流动,遇到不透水的隔水层时,便开始横向流动,并不断溶蚀岩体形成一条条横向的溶洞。


在云台山地区,大大小小的溶洞多达60余处,分布在多个海拔高度之上,位于茱萸峰下的药王洞便是其中的代表。溶洞高10米、宽11米、深30米,相传隋唐药王孙思邈曾在此炼丹著书,因而得名。


红石峡集秀、幽、雄、奇于一峡,泉、瀑、溪、潭于一谷,素有“盆景峡谷”之美誉。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曾写诗夸道:“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斜阳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


云台山是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等七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共有十一个景点,我们只游览了其中的两个,还有茱萸峰、泉瀑峡、万善寺等九个景点未涉足。子房湖碧波荡漾,快艇似箭。湖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千米,由人工大坝拦截而成。两岸的峻岭巍然屹立,山峰争奇斗艳,苍翠的树木随风而动,倒映在湖面之上,颇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境。


听导游介绍,湖中发现的桃花水母,只有上好的水质才能养活,它已在这里生活了6亿多年,比大熊猫还珍贵许多,也比大熊猫早诞生三亿年。


云台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利于躲避寒风的吹袭,更使它阳光充足,降水丰富,因此气候格外暖湿宜人。而众多峡谷与奇峰更是提供了多样而独特的环境,使得许多主要生活在亚热带的生命,也可以在此繁衍生息。南方红豆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见于我国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和台湾等地,却在云台山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此外,云台山拥有包括太行花、水曲柳、连香树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四大怀药,也以优良的品质闻名中外。


繁盛而多元的植被,也同样吸引着动物的到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通常生活在我国云南、广西、海南等地区,但云台山及临近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也同样为它们提供了栖息的寓所。为了适应北方的气候,它们进化出了更加庞大的身躯与浓密的毛发,以便能够抵挡零度以下的低温。善于攀岩、喜欢跳跃的猕猴一般以野果等植物为食,有时也会吃虫卵。我们在林间,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相互理毛、哺育幼子、嬉戏打闹。神秘的山林之王华北豹也曾在主峰茱萸峰附近现身。


如诗如画的山水,丰富多彩的植物,生机勃勃的动物,将云台山塑造成为令人神往的世间桃源。


云台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许多游客眷恋的地方。自古以来,云台山就是文人墨客们的避世胜地。这里曾经留下了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石、孙登啸台等众多名人的足迹。药王孙思邈也选择在这里采药炼丹。另外,玄帝宫和重阳阁等建筑也见证了云台山的历史与文化。此外,云台山还有许多名人的碑刻和文物,给云台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张良,字子房,是“初汉三杰”之一。相传他在协助刘邦建立基业之后,便隐居于云台的山水之间,子房湖也因他而得名。


魏晋时期,以嵇康、刘伶为代表的七位文人,常集于云台山的“竹林”之下,纵情山水、谈玄论道,史称“竹林七贤”。他们将自己的思想、诗歌、书画寄托于山水之中,醉酒当歌,抚琴长啸,剑舞轻灵,吟诗作赋。而不畏世俗、追求自由的魏晋风骨,自此也融入了这片山水之中。唐代诗人王维更是在此留下了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云之舞台,峡之奇观,水之千姿,这个世间桃源,给古往今来的无数人提供了一方可以远离尘嚣、短暂小憩的清凉天地。巍巍太行,生生不息。云台山在时光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山水画廊、灵魂归处,赋予了云台山多重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