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学龄 文/图
飞鸟不负春光,人性灵虚鹭影。
我拍了二十多年的鹭鸟,都是快门拍摄的纪实片,作品先后多次获过国际国内大奖。出版过两本专集,一本是 《鹭情》,一本是续集。在去年的一天,我将过去拍的鹭鸟作品集,包括获奖作品翻出来细阅,这些作品尽管栩栩如生、视觉冲击力强、光影效果好、清晰度高,但总感觉似乎还缺一点别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我就琢磨,让思想变成心情,然后,让它慢慢地走,追逐唯美的镜头,于是萌发了拍慢门的想法。要一反常态,用慢门去拍飞鸟。
每年的4月和5月,是去南昌象山林场拍鹭鸟的最佳时节。清明前后,象山林场就有数以万计的白鹭飞来栖息繁衍,给这万亩森林增添了春天的气息和勃勃生机,也给摄影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快乐。看白鹭起落飞舞,似雪花飘洒,如梦如幻;如仙子下凡,千姿百态;像孔雀开屏,妖媚动人。
我今年86岁了,且曾患脑中风,住医院三年。至今左手、左腿仍麻木不听使唤。每次去象山林场拍鹭鸟,都要两个人搀扶着才能上得去摄影楼。拍摄时每每单腿独立,汗流浃背。摄影楼上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鸟类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一个挨着一个。只听得快门声像打机关枪一样,而我是用慢门拍摄,自然听不到快门的连发响声,许多影友都以为我是因为手脚不灵便,抢拍不过来。大家便好心地用同情的口吻,劝我不要拍了。有些熟悉的影友见我行动艰难,则批评我这不是摄影,是玩命。有的甚至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还拍什么?我当即赋诗一首:“年过八旬莫泄气,多少事情心头急,流光易逝不复返,振作精神争朝夕”。引来阵阵掌声。
不管风言风语,我此番坚持用慢门拍摄手法进行创作,把快门设定在十几分之一秒到几分之一秒不等的速度来拍摄,成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经过不懈努力,我发现用慢门如果拍好了,画面造型优美,虚实并举,韵味悠长,如幻如醉,似鸟非鸟,富有艺术感,耐人寻味;这也是拍慢门的魅力所在。但是拍慢门的成功率确实很低,有时辛辛苦苦一天下来,一张成功的都没有。怎么办呢?放弃又不甘心,坚持下去似乎又收获太低。幸好我们生态摄影研究会有几位影友也喜欢拍慢门,我们便一同坚持,彼此鼓劲。更有幸的是我们的会长赵志敏先生,既对摄影器材精通,也对摄影技巧有研究,又是江西当地后期制作的高手。他也鼓励我坚持下去,而且我们白天拍的照片,他晚上或第二天在电脑中给大家回放,指出成功之处在那里,失误之处是何因。
我们就这样一边拍慢门,一边研究,坚持将慢门进行到底。
过去,做什么,好像都怕慢,都要追求快。走路要快、摄影快门要快、工作要快人一步、主抓的领域希望快点出成效……一直追求快,几乎一辈子都在快的轨道上,到执意尝试慢,拍慢门、追求慢的艺术效果,体会慢的哲学的时候,我已经86岁,也算是在慢门中的一场自我修行……
后来,我从拍摄的大量作品中,遴选出66幅,单张配文成集,并取名“仙客来”,以表达摄影人对白鹭的无限喜爱和由衷赞美。《仙客来》专集的图片配文还得到了徐渊明、廖建辉、郭佳胜、杜学东、梅泰和、游华、甘永安等人的大力支持,也透露出大家对这个主题的喜爱。
拍了几个月的慢门后,我曾总结和向大家分享过一些粗浅的慢门拍鸟的体会。首先注意慢门拍摄在柔光条件下出的片子效果较好,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后一个小时左右,这时候的柔光中带暖色,逆光通透,拍摄出来的鹭鸟白里透红,别有一番韵味;其次在拍摄时还要注意不断调整曝光补偿和快门速度,而且按下快门的同时还可适当摇晃机身,可帮助增加画面韵味。比如根据鸟的飞行方向和速度,在手按快门的时候,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地适当摇摆,摄影画面呈现出来的韵味会更足。
快,未必包打天下;慢,有时别有洞天。万事贵在用心、贵在刻苦、贵在坚持、贵在追求。
叶学龄:1933年生,江西进贤人,1952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委领导成员、县委书记、行署专员、地委书记、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编著《成语今用》《实践与理性思考》《回眸》等书。1998年退休,由政坛步入摄坛,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原江西省生态摄影研究会会长。叶学龄酷爱生态摄影,他的宗旨是“不为摄影而摄影,只为环境保护鼓与呼”。先后出版《花鸟一瞬》《荷韵》《鹭情》《鹤缘》《婺源鸳鸯》《婺源鸳鸯情》《天鹅》《集邮鉴赏集》《鸟语花香》《鹤缘续集》《鹭情续集》《荷韵续集》《鸟语花香续集》《婺源风光》《仙客来》等15部生态摄影专辑,收录900幅摄影作品。他的摄影作品《融融母爱》获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热恋》获第十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呐喊》获第十届中国国际摄影展评委推荐奖、《母亲归来》获文化部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 、2001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金像提名奖,先后获国际国内百余奖项。2008年,叶学龄将200余幅生态摄影作品配诗、写字烧成瓷板,使瞬间艺术升华为永恒,使摄影艺术升华为摄影文化。叶学龄在江西省十一个地市和十多所高校办过影展,参观者十万之众。2008年在美国加州举办生态摄影展,深受美国朋友的欢迎,被誉为“生态工程摄影家”。2012年在澳门举办叶学龄绿色家园生态摄影展。在老家进贤县下埠集乡赤路岗村,建有一座5000多平方米的摄影艺术馆,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所有,成为当地生态文明、先进文化的亮点和新农村旅游亮点。
徐渊明/文 叶学龄/图
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摄影家叶学龄先生德高望重、德艺双馨,让人敬重、仰慕,他获得的国内外大奖难以计数,《融融母爱》 获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热恋》 获第十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单凭这两个奖项,在摄影界已足以傲视群雄。
叶学龄自退休后开始摄影创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他就一直专注于生态摄影,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忘我投入,佳作不断,精品迭出。2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先后出版了十多部摄影作品集,展现了他高产的创作热情和高超的摄影技艺,更彰显了他为保护生态环境鼓与呼的社会责任。
大家料想不到的是,已经过了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居然还能拍出这样极具画意、动感十足、慢门摇摄的鹭鸟摄影作品,让人叹服不已,拍案叫绝。
叶学龄慢门下的鹭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美轮美奂。一只只飞舞的鹭鸟,在摄影家灵动的镜头里,似鹭非鹭,似真似幻,变化着不同造型,生发出各种幻象。或似凤凰于飞;或若白鹤亮翅;或像孔雀开屏;或如飞天仙子,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其中既极尽摄影本体的技术性和艺术美,又兼具浓厚的诗情与画意,耐人回味,叹为观止!
相机的快门就像画家手中的画笔,也可以随心创造不同的意象。慢门拍鸟,快门速度快了则太实,了无意趣;快门速度慢了又太虚,空无一物。叶学龄的慢门鹭鸟摄影作品,妙就妙在既抖出了动感幻影,又保持了鹭鸟头部的清晰,摄影技术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画家的神来之笔。
精美之至的影像,大多是叶学龄选择在日落时分拍摄的,这正是色调最丰富的时刻,所以拍出来的画面影调效果精美,像油画一样绚丽。由于叶学龄几十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热情、对鹭鸟二十多年的持久追踪,才能对鹭鸟的生活习性了然于胸,进而才能相对准确地预判并把握住鹭鸟变幻的形态,掌握恰当的决定性的快门瞬间,创作出这一系列造型优美的鹭鸟形象。一些作品将灵动的鹭鸟置身于空灵的环境之中,画面极简,充满禅意,令人回味悠长,通过唯美镜头下呈现的鹭鸟仙幻的形象,和非常强烈空灵悠远的意境感,给人们带来反思自然与生态的极大触动,在高于动物摄影的表象层面,让鹭鸟与人超越了神韵的交流。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叶学龄已是患病多年的耄耋老人,这样的高龄、这样的病体,早就该颐养天年,但他却独辟蹊径,潜心用慢门拍鸟。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战胜病魔奋斗在摄影第一线?又是什么激励他创作出这么多精美绝伦的摄影作品?
叶学龄曾告诉媒体记者,他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要唯美的镜头,通过这些鸟类摄影作品能唤起大家对生灵、生命、生态的尊重和感念,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他都会竭尽所能,全力以赴。
20多年来,他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俄罗斯的手动镜头到佳能的“打鸟炮”、从高速快门拍鸟到慢门拍鸟,都能与时俱进,并拍出精品、拍出新意,靠的就是勇于探索、敢于攀高、永不止步的精神,不断地超越前人、突破自己,让人肃然起敬。
有心不嫌路远,青春不怕年高。姑且不提当年叶学龄在寒冬鄱阳湖的泥沼中拍鸟的艰难,就说当下的慢门拍鸟,大凡摄影人都知道,用慢门拍鸟,难度如登蜀道,比用高速快门拍鸟的难度大得多,且成功率极低,正因如此,大多数拍鸟人几乎都是抱着玩玩而已的一种态度,遇难而弃。
可是86岁的叶学龄却不顾高龄和身体有病的限制,不怕困难和挫折,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挑战自己,最终降服了慢门,并为我们奉献出一系列焕然一新、精彩绝伦的慢门鹭鸟摄影精品,标志着叶学龄摄影艺术又攀上一个新的高峰,更给年轻一代树立了一个“学为师表、行为世范”、锐意进取、慢中寓快、有志不惧年高的生命参照。 (作者为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来源:中国周刊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