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经营”到“社区营造”
城市关注点不再是单纯的景观改造
而是社区营造、社会发育
作为社区的一员
我们的身份也从被动观赏者
转换为主动创变者
社区居民、社区营造工作者、城市规划师、在愚园路工作的白领、对城市更新改造感兴趣的人士及街道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作为参与主体,围绕愚园路岐山村与宏业花园环线的改造点位,通过分享互动模式,共同加入到社区营造的行动中来。
Q:假设自己是社区里的设施你会怎么形容自己?并说明为什么?
A1:愿意做花园,想为这个社区添加一份美丽;
A2:做一块田地,让大家种上自己喜欢的小菜;
A3:希望做街道,可以让更多的人在这个街道互动活动;
A4:可以做健身器材,让大家可以锻炼身体;
A5:希望做大树,美化社区的环境、净化空气;
A6:做邮筒,作为邮差连接大家;
A7:我愿意做社区客厅,让大家有一个公共的客厅间,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沟通交流;
A8:我可以是社区广场,可以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居民晒太阳,活动;
A9:我的话可以做凉亭,为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提供一个休憩的地方,让人多一个交流的场所;
A10:希望做路灯,为晚归的人带去光亮,也让生活在社区的人更有家的感觉……
实践点位
经过方案点位及现场实勘,我们将参与者分成两组工作坊,分别按内容和功能性进行讨论:
A组:社区客堂间的内容讨论
点位问题:社区客厅当下仅设一14*1.8米狭长的保安亭,功能性比较单一
小组提议:
1.可设计成公共的茶室、健身房;
2.存储空间或是快递收寄驿站、各类维修电话、应急卫生间、免费热水供给站。
1.共享工具间(存放各类工具方便居民)、共享医药箱;
2.开放的休息室+茶水提供;
3.共享阅读点:可设置一些书架,放些共享图书、社区地图和上海旅游景点介绍;
4.考虑到弄堂有很多名人故居,可设置成游客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
5.社区艺廊,恢复弄堂历史文化风貌同时也增加新的弄堂艺术氛围。
B组:通道点位的功能讨论
点位问题:通道狭窄、墙面单调不美观、晾晒区和绿化区杂乱
对于门通道点位,居民持有两种不同意见声音:
一:关闭这个通道,原因:考虑到小区弄堂的安全性;
二:保留原有通道,原因:方便居民出行。
对此我们的引导人员给出建议:
一:思考这个通道的使用者?
二:这个通道有哪些工具出入?
根据以上现有的功能和使用情况,大家重新综合了相关意见。
小组提议:
1.通道加宽且规范,更方便居民进出;
2.美化墙面,可用绿化、灯光、风景画涂鸦;
3.增加照明设施;
4.增加监控,加强社区的安全性;
5.公共区域增加些座椅等关爱社区老年人的设施;
6.改善晾衣区,如更新成伸缩晾衣架;
7.利用智能、科技手段,如:安装电子门,但考虑到小区老年人要设置没有障碍的电子门,因为考虑到小区的老年人较多;
8.通道适当的增加一些扶手;
9.晾衣架安装雨棚,考虑到老年人有的比较健忘,年轻白领上下班不能及时收衣。
本期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愚园路两侧弄堂的部分弄长也热情参与了此次活动,他们表示上海人都有弄堂情节,然而当下弄堂内狭窄的通道却被很多坏旧的共享单车占据,且这个现象仍屡禁不止,若是我们的弄堂变美了,这些不文明现象也会随之消失。另外,因为涉及公共区域的电费分担问题,通道一直缺少照明设施,所以也可以综合考量利用一些节能照明设备,同时也要考虑反射光影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除了美化、照明在不影响到居民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掘些弄堂故事展现在公共区域,再现上海里弄历史文化风貌,让原住居民找回历史的荣誉感。
针对本次点位讨论内容及相关设计
“社趣更馨”服务社将会持续跟进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下一期的社区规划实验室
美好社区
由你“造”
在愚园路城市微更新项目背景下,“社趣更馨”服务社围绕“共建良好社区氛围”为宗旨,以社区营造、社会创新为核心,通过构建邻里社群激发其自治共治潜能,培养共识共生的社区生态,挖掘社区自身力量激发街区活力,共同打造有温度、有趣味的城市空间。
来源:华夏小康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